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乐竞体育科大学子/校友正文

土建学院陈子荫创新型研究生党支部:构建“党建+”融合模式 引领青年党员践行责任担当

发布时间:2024-04-01  点击:

2022年9月,土建学院陈子荫创新型研究生党支部(以下简称陈子荫创新型党支部)建立。从成立之初的19名党员到现在的36名党员,提升的不仅仅是人数,更是党员的责任担当。

陈子荫创新型党支部依托土建学院地下工程研究院青年团队(山晖团队),以传承岩石力学界著名专家陈子荫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专家学者在科研、治学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为初心,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持续完善“党建+”融合模式,在科技创新、工程实践和社会服务方面始终走在前列,充分体现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建+实践,扎根一线践行真知

支部党员亓传德说:“从研一起,我便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必须得多去现场学习,才能更好地真正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他和支部成员贾祥宇、刘文龙等在山晖团队带领下长期驻扎工程现场一线,在临临高速鲁山隧道、青岛地铁6号线、青银高速等施工现场一待就是几个月,为攻破地下空间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隧道围岩结构复杂,中间存在浅埋段,施工难度大,突泥、坍塌是施工的“拦路虎”,如何安全的抢工期是摆在现场的一大难题。以亓传德为代表的支部党员冲在现场第一线,在地铁隧道里进行掌子面监测、测量地表沉降及锚杆受力情况等,常常待到凌晨。他们将施工现场当成了“战场”,紧跟施工进度,即便是春节期间,也没有停下休息,获取了大量宝贵的现场监测数据。同时,他们还在实验室连轴转进行隧道稳定性计算与模型试验等工作,后半夜才回宿舍已是家常便饭。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党支部成员中一届届传承下来。研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刚结束,支部党员张智铎就马不停蹄赶赴在青银高速增设唐山路及连接线唐山路隧道工程现场,冒着严寒开展深厚填土层超大跨度隧道浅埋暗挖进洞支护结构受力监测工作,获取到了第一手现场数据。

长期驻扎现场的实践,让陈子荫创新型党支部成员们取得了典型岩体结构特征与工程条件下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的拱理论与基于“护拱”思想的控制对策及岩体结构特征随掘随测系统、坍塌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等显著的研究成果,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真正实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实践中践行真知。

党建+创新,研精覃思落地生花

“TIS系统是什么?”这是支部研一党员王菲看到同支部师姐冯思晨研究时发出的疑问。之后,她紧跟冯思晨的步伐,快速投入到该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工作中去。TIS系统全名叫隧道施工全过程安全管控与智能决策系统,融合了土木、计算机、机械和统计学等学科领域,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融通之优势,面向地下工程第一线,服务隧道施工数字化,经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专家组评定为“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山东临临高速、济青中线高速、青岛地铁以及广西浦清高速、广东惠龙高速等国内重难点隧道工程,为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提供引擎动力与赋能改造。

陈子荫创新型党支部坚持立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加强与外界、支部成员间的学术交流,提升科研动力,提高学科专业素养,促进创新发展。自支部成立以来,成员累计发表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3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项30余项,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年智慧。

党建+担当,甘于奉献服务社会

自陈子荫创新型党支部成立以来,便以“党旗引领践初心,奉献担当铸忠诚”为主线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十余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陈子荫创新型党支部联合乐竞(中国)研究生会在西海岸生态观光园开展了“值此新绿 争学雷锋”主题党团日活动,将绿色发展理念、艰苦奋斗精神“种”进了每一位党员心中,以实际行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重温红迹筑就青年“红梦”。陈子荫创新型党支部前往山东省沂源县峪口村党群服务中心、西里镇朱彦夫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地,踏寻先辈足迹,挖掘感人故事,铭记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奉献社会彰显青年精神。陈子荫创新型党支部多次前往北下庄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对社区街道进行清洁打扫,为周边居民科普垃圾分类,在行动中践行社会责任,在思想上深植奉献精神。

近年来,陈子荫创新型党支部致力于建设创新型、专业型、奉献型的先锋堡垒,精心构建“党建+”融合模式,坚持强化学生党员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凝聚新时代青年思想共识,持续引领支部成员以青年智慧和青年担当接过新时代“接力棒”,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交上一份优异答卷。(通讯员:董继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