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乐竞体育科大声音正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发布时间:2023-12-18  点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充分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真实关切,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尤其“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把14亿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鲜明品格。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共产党宣言》宣誓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党的性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厚根脉。其中,“敬德保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都体现出重民、爱民、安民、亲民、利民、富民的理念。这些思想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进行批判地继承和发展,赋予其全新的历史、时代、实践和理论内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前提下,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和追求,充盈着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范例。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百年奋斗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与以往一切政治力量的根本区别在于我们党突破了以往政党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从诞生之日就把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就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谆谆告诫全党,要在新时代前进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答好“从哪儿来、往哪儿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和行动价值的鲜明宣示,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好一切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团结带领人民开创新的历史伟业,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坚实的根基、奋斗的坐标、执政的底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的最前沿、乡村振兴的沃野上、飞天探月的外太空……每一个中国人的逐梦篇章,都汇聚成民族复兴的时代强音,人民始终是一切事业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前进道路上,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的成功密码。“为国者,以民为基”。坚持人民至上是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及立场观点方法的具体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是誓言,更是行动。比如,我们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再比如,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的真谛。10年来,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才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作出的庄严宣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比如,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等等。10年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的。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最终的价值目标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们把制约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主要因素归因于现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不但是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的症结所在,而且是破解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瓶颈的实践前提。

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尊重人民意愿、满足人民需要、促进人民发展。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讲,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物的全面丰富、社会全面进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首先,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中国式现代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夯实了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其次,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发展精神力量。再次,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切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中的人民幸福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继承与创新,同时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里程。

(作者朱雯,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本文为学校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