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教育强国建设成败。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改革作出系统部署。今年年初,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系统部署了我省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为落实好《若干措施》,结合我校工作实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立好“风向标”,把稳教育改革方向盘
教育评价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是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牛鼻子”,也是教育发展的“风向标”。《若干措施》聚焦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五大评价改革主体,对评价的重点、体系、机制、标准、方法等作出明确规定,是山东省进一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党的二十大以后省级层面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磅文件,是指导山东省未来一段时期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推进高等学校综合改革、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学校已将贯彻落实《若干措施》列入2024年重点工作,我们只有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立足自身实际,强化问题导向,坚持综合施策,不断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走深走实,发挥评价“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满盘活”的作用,才能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校内综合改革,持续完善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确保教育改革发展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
二、压实“责任链”,用好绩效考核指挥棒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引领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牵引力和推动力,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超前布局、先导发展、统筹推进。山东是高等教育大省,但还不是高等教育强省,为实现“教育强省”目标,今年山东省对省属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工作进行改革,压缩了考核点,优化了指标体系,选取代表性强、关联度高的“关键指标”,按照任务完成情况和实际贡献给予赋分,旨在推动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提升山东省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乐竞(中国)作为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建设高校,作为山东省属高校的排头兵,需要认真回答好“强省建设、山科何为”这一重大命题。
不改革就没有希望,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学校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根据各中层单位不同性质,分类分层确定目标任务和指标体系,制定教育改革创新指标,实施绩效考核改革,压缩考核点,减轻学院负担。考增量、考增速、考人均、考突破,突出纵向比较,注重效能,同样体量看发展速度,同样发展速度看体量,同量同速看发展潜力,激励学院开拓进取、逐年进步。教学科研单位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为靶向,突出高质量发展关键指标,重点考核纵向提升幅度;非教学科研单位重点以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聚焦落实推进重点工作任务,加强作风建设,提升工作效能,重点考核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服务质量。制定激励清单和负向清单,实施“一票得优”“一票不得优”和“一票否决”制。对在学校改革发展中起到重大推动作用,或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实施一票得优制,直接确定为“优秀”等次;对在工作中造成失误,离年初制定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还有较大差距的单位,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对学校改革发展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实施一票否决制,直接确定为“较差”等次。激励各单位比学赶超、争先进位,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扭转“功利化”,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评价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深化学校综合改革的总牵引,从党中央关心、师生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教育评价改革呈现出整体推进、多点突破的良好态势,学校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格局性变化。2020年全面实施“放管服”改革,推进“学院办大学”,激发院系办学活力;2021年,研究制定《乐竞(中国)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工作清单》,建立《乐竞(中国)教育评价改革“十个不得、一个严禁”落实情况问题清单》,深入开展教育评价改革核查整改,持续完善学校教育评价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2022、2023连续两年获评山东省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大典型案例”;2023年被确定为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高校;2024年,我们将重点抓好《若干措施》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把握关键环节、瞄准主攻方向、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找准推进路径和工作方法,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督查倒逼落实,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如期完成。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世界性、历史性、实践性难题。教育功利化倾向的形成与多方教育主体和多种社会因素均有关系,是社会教育观念工具化、优质教育资源分配市场化、教育过程简单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我校的教育评价改革进入到深入推进、需要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树立正确政绩观,坚决纠正工作中的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准确把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做到务虚与务实相结合、能谋和善断相结合、勤知和力行相结合,把方向重落实、强管理抓落实、谋发展促落实、聚合力保落实。要持续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修订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进一步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导向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导向,激励教师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力争在搭建大平台、凝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实现大转化上实现新突破,确保“811”项目建设目标如期实现,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生从“适应服务”向“支撑引领”转变。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任务,这项改革没有终点。
(作者王志岗,系发展规划处处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学评估中心主任。)